查看原文
其他

认识自己性格的优劣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圈

ZHONG书房 设计师商业笔记
2024-09-20
格雷厄姆1934年写出了《证劵分析》一书,该书奠定了他华尔街教父的地位。而施洛斯被誉为“格雷厄姆最纯粹的传人”。

大弟子施洛斯继承了格雷厄姆烟蒂股体系的半部真经,1955年成立了自己的合伙基金。先是在巴菲特称为“壁橱”的狭小空间里工作了18年,后来又和儿子一起在另一个像老式理发店的小办公室里工作了29年。


施洛斯父子都特别不喜欢抛头露面。施洛斯是个性格内向、心态平和,喜欢和数字而不是与人打交道的人。


《巴芒演义》第50页中,老唐这样评价施洛斯:对自己性格优劣势的清醒认识,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圈,甚至是更重要的能力圈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施洛斯是真正的大师,是能力圈原则的忠实拥趸,是自我认知的典范。他将格雷厄姆提出的原则在其中一个具体方向上进化到极致。尤其是在收益率持续几十年超越市场的现实下,依然坚持认为自己做的就是最简单、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统计工作,完全没有自我膨胀。这种自我认识自我约束的能力,恐怕才是一种真正罕见的能力。


认识自己性格的优劣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圈,我非常认同,这是本文要聊的话题。


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我处在施洛斯的位置上,能够这样按着计算器坚持47年吗?师出名门,名利双收而不内心膨胀?眼见师弟巴菲特的巨大成功,而不心态失衡?不膨胀,不失衡,还放低身段,极度“卑微”的把自己的成就定义为“统计工作”。


太难了,我做不到!豪车、豪宅、豪办公室先整起,再开个上百亿的私募……哈哈!
(好玩滴:童年玩具一)


最近高考成绩下来了,很多家长都在忙着给孩子准备报考的专业。有位书房的朋友,咨询我:女孩,文科,性格内向,想学风景园林?不知道这个专业怎么样?这让我想起了这么多年招聘设计师的经历,或是劝退的经历。


很多毕业生不了解自己,也不了解这个专业。因为学了这个专业,所以找一个对口的工作。几乎没有花时间认真想过?我适合这个专业工作吗?


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如果从事方案设计工作,一般的发展过程:助理设计师、设计师、主创设计师、设计总监、合伙人。

除了画图的基本技能,那些性格外向、在公众场合自信、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人晋升得更快,因为设计总监或主创设计师的核心能力,是将设计方案的理念和思路清晰明了地讲出来,说服对方。而那些性格内向,不善于沟通的人,无论设计能力多么强大,自然就存在天花板。


有一位设计师,毕业于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学,但思路清楚,文采斐然,非常善于表达。在给政府主要官员汇报方案的时候,内心不蹙,气场十足,两三年就升了主创设计师。

而另一位设计师,研究生毕业,在学校时成绩优秀,平时也很自信。可是一到人多的地方,讲方案就不自信。最后转到了技术部门,不需要在大场面和人打交道,发展得也不错。


每一个实习生,我会坚持留够3个月的实习时间,让他在工作中了解自己。最后留下的不一定是专业能力最强的,走的一定是性格不合适的。


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,我认为是第一要建立的能力圈。越早越好。


教育和学习的过程,除了学习知识,其实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就是了解自己。在学习和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,了解自己性格的优势和劣势。接受人与人的不同,并且坚信自己的独一无二。


努力挖掘、灵魂拷问自己。喜欢什么,不喜欢什么?擅长什么?不擅长什么?


了解自己,比了解别人容易。了解自己的优势,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才能走能更远。巴菲特老先生90多岁还每天“跳着踢踏舞”去上班,就是最好的例证。


上大学的时候,有一段时间我非常苦恼。特别喜欢和人争辩,不知道为什么要争,不争赢不舒服,争完了又很后悔,所以与同学们的关系也不好。这种习惯是潜意识的,是性格里天生的。

后来我给自己规定在生活中不许与人争辩,尽量多听、多赞扬、多鼓励,而专业上要多争论,寻找自己知识的盲点,慢慢心态变得平和多了。


后来从事设计工作,去汇报方案,因为善于表达,也获得了一些赞许。这样的性格劣势就变成了工作中的优势。
(好玩滴:童年玩具二)


认识自己,有自知之明,及早建立了解自己性格优劣的能力圈,是获取别的能力圈坚实的基础。正如查理芒格所言“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,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”。


应试教育的经历,时刻提醒我们:努力一定成功。同样的教材,同样的考题,还真是花的时间越多,分数越高。所以很多时候,我们会把失败归于自己的努力不够。走入社会之后,才发现努力不一定成功。


在自己性格合适的方向去努力,更容易成功。一个不喜欢应酬的人,选择了销售职业,天天要去接待客户,他肯定不会开心。


最典型的是爱情,两个人性格不合适,努力没有用。而找到和自己性格相容的人,成功的概率就会高很多。不人云亦云,独立思考,喜欢数字,喜欢阅读,应该是建立投资某一个行业能力圈的基础吧?


回到投资上,不知道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:投资是选择寻找烟蒂股,还是伴随优质企业成长,还是选择指数基金?或是趋势投资。


一个朋友读了《价值投资实战手册》,他的选择是指数基金。我说:投指数,多没意思?他说:分析企业没兴趣,太费时间。


如果你的答案是伴随优质企业成长?一定要问问自己为什么?是相信老唐和巴菲特的选择!因为他们过去挣到了钱。还是你确实喜欢数字、喜欢分析企业、对未知充满好奇?


这个问题值得深思。欢迎留言讨论!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设计师商业笔记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